京学幼儿园

云南玉溪红塔区润玉园

“预防手足口,健康伴我行”——北大附属幼儿园夏季手足口病预防指南

2022-05-07 19:47:41

每年4-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

幼儿得了手足口病

苦的不仅仅是孩子

家长们更是紧张和焦虑


不管身边有没有人感染

平时都要做好这些预防措施


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呢?

这份防护手册请家长收好↓↓↓


什么是手足口病呢?
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(尤其是2-3岁婴幼儿),手足口病在4-7月高发,传染性强,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。



成年人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

感染后大多没有明显症状

但仍具有传染性

因此家中经常照看孩子的成员

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
避免将肠道病毒传染给儿童


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?

密切接触被患儿的粪便、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地面、桌椅、玩具、奶瓶、水杯、衣物等是手足口病主要传播方式。

手足口病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会被感染。






流行季节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时间过长

接触患病儿童、个人卫生较差等

极易被感染而得病


手足口病的发展阶段有哪些?

1

潜伏期

儿童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2~10天(平均3-5天)的潜伏期,潜伏期无临床症状,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,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。


2

发热期

起病急,体温一般不超过38.5℃,伴有食欲不振,流涕,咳嗽,咽痛,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。


3

疱疹期

发热1-2天后在患儿口腔、手、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、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。


皮疹的特点为:
口腔黏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、咽后壁,舌边、唇齿侧,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,很快破溃形成溃疡,其周围有红晕,疼痛感较明显。

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,皮疹周围发红,疱疹较硬,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。

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、脚掌同样的皮疹,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。


4

恢复期

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一般情况下7~10天后疱疹愈合,不结痂,不留瘢痕。但因病毒会侵犯心、脑、肾等重要器官,有极少数患者(尤其是小于3岁者)可并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,甚至危及生命。



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?

1

“二摸”“二看”学起来

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,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,学会“二摸”和“二看”法;


“二摸”: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,摸皮肤是否发冷。

“二看”: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,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。

如发现上述症状,应立即将患儿送至医院进行治疗。


2

清洁消毒要加强

地面、家具表面、玩具等应每天清洁,每周消毒1-2次。

被患儿粪便、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,清洁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。


3

与其他儿童分开来

家中如有其他儿童,食宿、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,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。


4

尽量在家不外出

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。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,不与其他儿童接触。



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



目前,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,主要采取对症治疗,同时家长要做好护理工作:

1、及时退烧,注意病情

如出现持续高烧不退,头疼、呕吐等立刻就医。

2、补充营养,注意饮食

饮食要少量多餐,清淡营养,以软烂或流食物为主;

不宜热饮热食,或食用冰冷、辛辣、酸咸等刺激性食物,以防加重口腔内部疼痛,引起儿童厌食;

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,保持口腔清洁,避免残留物感染。

3、伤口护理,注意卫生

剪短患儿的指甲,避免挠破患处;

切勿用针挑破皮疹,引发感染;

皮疹破损处及时涂上消炎药,保持局部清洁干燥;

选择柔软透气的衣服、被褥,多晒太阳,保持清洁。


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

做好勤通风、勤洗手、勤清洁等

手足口病预防措施

对防控新冠疫情也是大有裨益的哦~


最后

祝各位大朋友、小朋友平安健康!


联系我们
园所电话: 19995934409  0877-2293777
园所地址: 玉溪市红塔区红塔大道180号润玉园内
关注我们
Copyright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京ICP备12005835号-14 营业执照信息查询
立即报名